2018-12-27
數據結構定義:
我(wǒ)們如何把現實中(zhōng)大(dà)量而複雜(zá)的問題以特定的數據類型和特定的存儲結構保存到主存儲器(内存)中(zhōng),以及在此基礎上爲實現某個功能(如元素的CURD、排序等)而執行的相應操作,
這個相應的操作也叫算法。
數據結構 = 元素 + 元素的關系
算法 = 對數據結構的操作
算法:
算法就是: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
衡量算法有如下(xià)标準:
1.時間複雜(zá)度
程序要執行的次數,并非執行時間
2.空間複雜(zá)度
算法執行過程中(zhōng)大(dà)概要占用的最大(dà)内存
3.難易程度(可讀性)
4.健壯性
地位:
數據結構處于軟件中(zhōng)核心的地位。
如計算機内存中(zhōng)棧和堆的區别,不懂數據結構的人可能會認爲内存就是分(fēn)兩大(dà)部分(fēn),一(yī)塊叫棧,一(yī)塊叫堆,顯然這是非常膚淺且不正确的結論。
實際上如果一(yī)塊内存是以壓棧出棧的方式分(fēn)配的内存,那麽這塊内存就叫棧内存,如果是以堆排序的方式分(fēn)配的内存,那麽這塊内存就叫堆内存,其最根本的區别還是其内存分(fēn)配
算法的不同。
例如,函數的調用方式也是通過壓棧出棧的方式來調用的,或者操作系統中(zhōng)多線程操作有隊列的概念,隊列用于保證多線程的操作順序,這也是數據結構裏面的内容、或者計算機
編譯原理裏面有語法樹(shù)的概念,這實際上就是數據結構裏面的樹(shù),比如軟件工(gōng)程、數據庫之類都有數據結構的影子。
特點:
數據結構修煉的是内功,并不能直接立竿見影的可以解決現實問題,但是有了這門内功會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(zhōng)對你大(dà)有益處。
學習數據結構應該具備如下(xià)知(zhī)識:
指針
結構體(tǐ)
動态内存的分(fēn)配和釋放(fàng)
跨函數使用内存
本小(xiǎo)節主要介紹學習數據結構應該有的基礎,并對相關知(zhī)識稍作講解。
指針
指針是 C語言 的靈魂,重要性不需多言。
指針定義
地址:
地址是内存單元的編号
其編号是從 0 開(kāi)始的非負整數
範圍: 0 -- 0xFFFFFFFF (2^32 - 1) 注:此指x86平台,x64平台下(xià)最大(dà)内存地址爲 (2^64 - 1)
指針就是地址,地址就是指針。
指針變量是存放(fàng)内存單元地址的變量,它内部保存的值是對應的地址,地址就是内存單元的編号(如内存地址值:0xffc0)。
指針的本質是一(yī)個操作受限的非負整數
在計算機系統中(zhōng),CPU 可以直接操作内存,關于 CPU 對内存的操作與控制原理可以簡單理解如下(xià)圖
地址線 : 确定操作哪個地址單元
控制線 : 控制該數據單元的讀寫屬性
數據線 : 傳輸 CPU 和内存之間的數據
1.基本類型的指針
int i = 10; // 定義一(yī)個 整形變量 i 初始值 10 int *p = i; // 定義一(yī)個 整形的指針變量 p , 變量 p 指向 i 的地址 int *p; // 這兩行等價于上面一(yī)行 p = &i; 1. p 存放(fàng)了 i 的地址,我(wǒ)們就可以說“ p 指向了 i” ,但 p 和 i 是兩個不同的變量,修改一(yī)方不會影響另一(yī)個的值。 2. *p 等價于 i ,i 等價于 *p;兩者是一(yī)塊内存空間,裏面的值一(yī)變具變。
2.指針和函數
// 修改外(wài)部實參的值 void func(int * p) { *p = 100; // 函數内修改外(wài)部變量的值 } // 修改外(wài)部實參的值,二級指針的值 void func2(int ** p) { *p = 100; // 函數内修改外(wài)部變量的值 ,這裏實際修改的是指針的内部的地址,這裏直接自己修改并不嚴謹也不安全,隻是爲了表達意思 } int main(void) { // 修改外(wài)部實參 int i = 10; func(&i); printf("i = %d",i); // 修改外(wài)部二級指針 int *p = i; // 等價于 int *p; p = &i; func(&p); printf("i = %d",i); return 0; } // 通過函數調用,改變函數外(wài)部變量(實參)的值
3.指針和數組
【指針】 和 【一(yī)維數組】
int a[5] = {1,2,3,4,5 }; a[3] == *(a + 3) // 等價于 a[3] == *(3 + a) == 3[a]; // 3[a] 這種寫法隻是不常用,從原理上來說是正确的 a 等價于 a[0]; // a 是數組中(zhōng)第一(yī)個元素,每個元素占用内存單位長度相同, // a[i] 中(zhōng)的 i 實際代表的是單位長度的倍數
一(yī)維數組名是個指針常量(它的值不可變)
它存放(fàng)的是該一(yī)維數組的第一(yī)個元素的地址(一(yī)維數組名指向其第一(yī)個元素)
(1)、 a[i] 等價于 *(a + i)
(2)、假設指針變量的名字爲 p,
則 p + i 的值爲 p + i * (p 所指向的變量所占字節數)
(3)、每個下(xià)标表示的是第 i+1 個元素,根據元素類型分(fēn)配的字節長度不同(int 類型4個字節),每個字節都有對應的内存地址編号,指針變量 p 保存的是該元素首字節的地址。
指針變量不能相加、相乘、相除
如果兩指針變量屬于同一(yī)數組,則可以相減
指針變量可以加減一(yī)個整數,前提是最終結果不能超過指針最大(dà)可訪問範圍
// 指針變量的運算 p + i 的值是 p + i*(所指向的變量所占字節數) p - i 的值是 p - i*(所指向的變量所占字節數) p++ 等價于 p + 1 p-- 等價于 p - 1 // 下(xià)面是一(yī)個通過函數修改數組内部元素 void my_Array(int *a , int length) { for(int i = 0; i < length; i++) { *a[i]++; // 給每個元素加 1 } } int main(void){ int a[5] = {1,2,3,4,5}; my_Array(a , 5); // 調用 }
爲什麽會出現結構體(tǐ)、
爲了表示一(yī)些複雜(zá)的數據,而普通的基本數據無法滿足要求.
什麽叫結構體(tǐ)
結構體(tǐ)是用戶根據實際需要,自己定義的複合數據類型
// 如學生(shēng)類型 struct Student{ int age; char * name; // name 不同,賦值方法不同 char name2[100]; // 這個隻能 strcpy(s.name2, "zhangwangdsd"); 字符串拷貝 double height; };
總結起來有兩種結構體(tǐ)的使用方式:直接使用 && 通過指針使用
struct Student ss = {12,"xiaoyou",1.73,"xiaozhang"};
struct Student *pst = &ss;
ss.name ; 這裏直接操作結構體(tǐ)本身
pst -> name ; 這裏通過指針地址操作,更加節省空間
struct Student{ // 自定義結構體(tǐ) int age; char * name; double height; char name2[100]; }; int main(void) { struct Student s = {12,"xiaoyou",1.73,"xiaozhang"}; // 直接使用 printf(" age = %d name = %s height = %.2f ",s.age,s.name,s.height); s.age = 21; s.name = "xiaozhu"; strcpy(s.name2, "zhangwangdsd"); // 字符串拷貝 s.height = 1.70; printf(" age = %d name = %s height = %.2f %s ",s.age,s.name,s.height,s.name2); // 以指針的方式使用 struct Student *pst = &ss; pst -> name = "my new name"; printf(" name = %s ",pst->name); printf(" name = %s ",(*pst)->name); // pst -> name 等價于 (*pst).name , // 而(*pst).name 又(yòu)等價于 ss.name // 所以 pst -> name 等價于 ss.name return 0; }
結構體(tǐ)變量的類型爲: struct Student
結構體(tǐ)變量不能加減乘除,但是能夠相互賦值
普通結構體(tǐ)變量和結構體(tǐ)指針變量作爲函數傳參的問題
typedef struct Student{ // 結構體(tǐ)定義 int age; char * name; char name2[100]; double height; }myStudent; // 直接傳遞整個結構體(tǐ)數據,耗時 && 浪費(fèi)内存空間 void func(struct Student st); // 直接傳遞 隻占用 4 byte 的指針,省時效率也高 <推薦用法> void func2(struct Student * pst); int main(void){ myStudent ss = {12,"xiaoyou",1.73}; func(ss); func2(&ss); return 0; } void func(struct Student st){ printf("age = %d name = %s",st.age,st.name); } void func2(struct Student * pst){ printf("age = %d name = %s",(*pst).age,(*pst).name); printf("age = %d name = %s",pst->age,pst->name); }
平時直接創建數組的寫法都是靜态創建,創建完畢之後在整個程序的運行過程中(zhōng),會固定占用對應的内存,不僅會造成内存空間浪費(fèi),還無法動态添加元素,所以局限性很大(dà),而
程序中(zhōng)我(wǒ)們爲了避免這種情況,應該使用動态的方式創建和銷毀數組。
// 靜态創建數組 int a[5] = {1,2,3,4,5};
動态構造一(yī)個 int 型的一(yī)維數組。
int *p = (int *)malloc(int length); 1. void * malloc(size_t __size) 函數,隻有一(yī)個 int 類型的形參,表示要求系統分(fēn)配的字節數 2. malloc 函數的功能是請求系統 length 個字節的内存空間,如果請求完成則返回的是第一(yī)個字節的地址, 如果請求不成功,則返回NULL 3. malloc 函數能且隻能返回第一(yī)個字節的地址,所以我(wǒ)們需要把沒有實際意義的第一(yī)個字節地址(幹地址)轉化爲一(yī)個有實際意義的地址, 所以 malloc 前面必須加(數據類型 *),表示把這個無意義的地址轉化爲對應類型的地址 實例: int *p = (int *)malloc(50); 表示将系統分(fēn)配的 50 個字節的第一(yī)個字節的地址轉化爲 int 類型的地址,準确的說是轉化爲 4 個一(yī)組的地址的首地址, 這樣 p 就指向了第一(yī)個四個字節··· p+i 就指向了第 i+1 個四個字節,p[0],p[i]也就分(fēn)别是第一(yī)個,第i+1個元素。 double *p = (double *)malloc(80); 表示将系統分(fēn)配的 80 個字節的第一(yī)個字節的地址轉化爲 double 類型的地址,準确的說是轉化爲 8 個一(yī)組的地址的首地址, 這樣 p 就指向了第一(yī)個八個字節··· p+i 就指向了第 i+1 個八個字節,p[0],p[i]也就分(fēn)别是第一(yī)個,第i+1個元素。 4. free(p); 釋放(fàng) p 所指向的内存,而不是釋放(fàng) p 本身所占用的内存
代碼示例如下(xià):
void test2(void) { int len; printf("請輸入你要動态創建的數組長度:"); scanf("%d",&len); int *pArr = (int *)malloc(len); // 動态創建數組 *pArr = 4; // 相當于 a[0] = 4; 這裏 pArr 就等于數組首地址,等于數組名 pArr[2] = 5; // 相當于 a[2] = 5; printf("pArr[0] = %d pArr[2] = %d ",pArr[0],pArr[2]); free(pArr); // 使用完畢,釋放(fàng)對應的數組空間 }
在函數内部分(fēn)配的局部變量,在函數調用完成之後就會被系統回收,其内存也會消失。但是程序中(zhōng)常常需要定義一(yī)塊内存,當我(wǒ)們用完之後再會回收。如 OC 語言中(zhōng)對象。所以需
要保存住分(fēn)配的内存,應該用動态分(fēn)配内存,當用完之後再手動釋放(fàng)。這也是C語言的一(yī)個不足之處:内存需要我(wǒ)們手動創建和手動釋放(fàng),這也是 OC 語言在開(kāi)發 iOS 程序時候,
我(wǒ)們所講的MRC。【蘋果也發現了這個不足,于 iOS 5 的時候推出了ARC 】
下(xià)面是一(yī)個跨函數使用内存的例子:
// 這個例子已經非常有面向對象的味道了 typedef struct Student{ // 自定義 student 結構體(tǐ) int age; char * name; }myStudent; myStudent * createStudent(void); // 創建 student void showStudent(myStudent *); // 輸出 student int main(void) { myStudent *p = createStudent(); // 創建 student showStudent(p); // 輸出 student return 0; } myStudent * createStudent(void) { myStudent *p = (myStudent *)malloc(sizeof(myStudent)); p->age = 20; p->name = "xiaoyou"; return p; } void showStudent(myStudent *p) { printf("student.age = %d student.name = %s ",p->age,p->name); }
本文主要講解了數據結構的定義和簡介。
回顧了學習數據結構應該具備的一(yī)些 C語言 的基礎知(zhī)識,如指針、結構體(tǐ)、和内存等。
後面會繼續開(kāi)始對數據結構的講解。
上一(yī)篇:Linux 文件系統結構介紹
下(xià)一(yī)篇:教你理清SpringBoot與SpringMVC的關系
*請認真填寫需求,我(wǒ)們會在24小(xiǎo)時内與您取得聯系。